央视网消息(新闻联播):今年以来,我国北斗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,应用规模不断扩大,应用深度持续增强。
最新数据显示,北斗在国内导航地图领域实现主用地位,北斗定位服务每天被使用超过3600亿次。今年,北斗已成智能手机的“标配”,申请入网的300多款智能手机都支持北斗定位。
“天上的北斗”在变为“身边的北斗”的同时,还在变为“全产业链的北斗”。目前,北斗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健,已形成芯片、模块、天线、板卡等完整型谱,软件、算法等完全自主研制,国产芯片出货量实现超亿级规模。在湖南、湖北、江西等地,随着完整产业链的形成,北斗产业呈现出以重点城市为主的集聚式发展格局。
与此同时,北斗的国际“朋友圈”也在不断扩大。前不久,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,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。截至目前,北斗产品已在全球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。
按照计划,下一步我国将积极拓展北斗在工业互联网、物联网、车联网等新兴领域应用,助力工业企业“智改数转”,培育“北斗+”新模式新业态,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。同时,还将实施北斗大众消费领域应用推广行动,培育一批好用易用的新产品新应用。 【编辑:唐炜妮】
小区基础设施老化,既不方便,也不安全;上学就医距离远,生活服务不够便利;附近绿化较少,散步锻炼没有合适场所……近年来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,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随之水涨船高。
“城,所以盛民也。”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的地方,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,是居民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的直接来源。优化基础设施布局、提高服务效率,使城市功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,不仅关乎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,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当前,我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65%,城市建设的重点已经转入对存量的提质增效阶段,对城市建成区的改造提质已经成为主要工作内容。日前,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《关于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从2024年开始,我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,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补齐城市建设发展短板弱项,扎实有序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。开展城市体检,由第三方专业团队开展数据采集和分析诊断,有利于及时、全面找准目前城市生活中存在的问题、短板,推动系统治理“城市病”。
推进城市体检,既要注重整治“硬设施”,也要同步优化提升“软环境”。一方面,要从技术层面,对房屋结构安全、管线管道、入户水质、建筑节能等方面设定指标,保障生活安全有序。另一方面,也要相应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。市容市貌、办事效率、文化气息……正是这些内容,构成了居民对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。不同于基础设施建设,这些工作无法毕其功于一役,只有落实到城市管理的每一天,才能不断丰厚,使其浸润城市生活,培养城市独特的气质,赢得居民的认可。
生于斯,长于斯,市民不仅是对城市最为熟悉的人,也是城市更新的“阅卷人”。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的诉求,保障他们的权益,才能把城市更新这件事办实、办好。重庆在街道层级建立“市民医生”机制,由专业人士、社区管理员和市民志愿者组队上门,了解特殊人群对无障碍设施、社会保障制度、社区服务及求助途径等方面的需求。深圳面向全体市民征集意见,了解居民心中城市建设还有哪些需要改善提升的地方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,注意倾听居民的意见,城市更新才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。
把脉问诊,更要对症下药。开展城市体检,是发现问题,下一步,还要做好解决问题这“后半篇文章”。从更新燃气、供水、排水、供热等老化管道,到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;从建设“口袋公园”,到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;从盘活老旧厂房,到推进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……近年来,各地实打实推进城市更新,一项项务实举措,一个个惠民项目渐次落地,扮靓城市面貌,完善城市服务,让城市更健康、更安全、更宜居。总结用好样本城市、试点城市开展城市体检工作、推进城市更新的经验和方法,因地制宜推广到更多城市,才能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,让市民生活更有品质。
人民城市为人民。推进城市治理,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,找准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短板,有序推进城市这一“有机生命体”更新,就一定能更好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,创造既有高度,更有温度的城市,续写更多“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”的精彩篇章。